愿所有的离别都能笑着说再见。
「当你来到这个世界时,你在哭,别人都在笑;当你离开这世界时,你在笑,别人却都在哭泣。所以,离开并不可悲,生命亦不可喜。」其实记不大清楚是在哪里看到过这样一段话了,当时只是似懂非懂,直到奶奶走了才真正懂得这其中的含义。
01.生命的结束,来得猝不及防
那天接到婆婆电话的时候,她的语气很平静,说奶奶可能快要不行了,也许就在这几天。
奶奶已经年近九旬了,虽然知道落叶归根是每个人都免不了的结局,可听见这样的消息心里还是觉得很沉重。
婆婆特意叮嘱我不要带孩子过去,说奶奶这几天几乎是水米不进,没有了食物的维持,她的脸都有些变形了,怕孩子小被吓着。
图片来源于网路
一路上我做足了心理建设,所以当我再看到奶奶的时候,那些画面既在我的意料之中,却也在我的意料之外。
预料之中的是,我的确见到一个日薄西山的老人,面颊和身体已有些浮肿,耷拉着眼皮、脑袋垂得很低很低,和从前印象中那个精气神十足的老太太判若两人。
我们同她问好,她只是喃喃自语,说自己看不清,也听不见了,认不出我们谁是谁。
唯一值得庆幸的是,她的口齿还算清晰,声音中气也挺足,这是我在她身上嗅到的最后的一丝生命的气息。
02.离别,并非肝肠寸断
而意料之外的是,在此之前,我一直以为「嚎啕大哭」或是「肝肠寸断」才是离别应该有的模样。
可现实是,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,公公和叔伯们在闲话家常,没有人哭泣,没有人伤感,就好像这不过是最最寻常的一顿家常便饭。
我听着公公说起,奶奶前些天在医院的时候就已经有些神智不清了,他帮奶奶翻身,奶奶却突然问他:「你是谁,你要做什幺?」公公继续着手里的活,反问奶奶:「我是你大儿子,你说我要做什幺?」
说起这些的时候,公公的脸上仍挂着淡淡的笑意,彷彿只是在说着母子间的一桩趣事。
图片来源于网路
二叔负责餵奶奶吃饭,每吃几口饭就拿起手边的小勺子把食物送进奶奶的嘴里,而奶奶每一次都很不给面子地摇头拒绝。
可二叔依旧吃几口就尝试着给奶奶喂点食物,有时候说「这是你最喜欢吃的汤圆,吃一小口」,有时候说「喝一口米汤吧,一口就好」,有时候又说……。
我总觉得这样的画面太过熟悉,想了很久才发觉原来是像极了我平常给儿子餵饭的样子。
那些好不容易压抑住的情绪又再次翻腾了起来。
「乌鸟私情,愿乞终养」,这世间最美的画面大约就是如此。
03.问心无愧,便无畏离去
犹记某次家庭饭局,那时身体还康健的奶奶也出席了。
我记不清具体的时间,记不起席间谈话的内容,可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一天的那一幕。
60出头的公公已是两鬓斑白,他牵着奶奶的手,彷彿是握着这世间价值连城的珍宝,高大的身子微曲着腰身趁着母亲的步子。
我不敢说话,不敢有动作,甚至不敢大声的喘气,只是就这样静静地望着一双背影在夕阳的余晖里走的很慢、很轻。
那些画面开始重叠在一处,二叔哄着奶奶的片段,奶奶孩子气不吃饭的模样。
我想奶奶是幸福的,即便她已经时日无多,即便生命的终点已经在朝她招手。这都是是人生的常态,可她来这世上走一遭,拥有的是至亲骨肉最完整的爱。
图片来源于网路
我忽然也些释然了,明白了为什幺在这种时刻,却没有绵绵不绝的感伤。
为人子女,谁都无法逆天而行,无法超越生命轮迴,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父母还健在的每一天给予他们关心和爱护。
于这一点上,公公和叔伯们俯仰无愧于天地,所以在临别之际,只想要让母亲记住的是他们的笑脸。
人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,可陪伴从来就不只是情人才有的专利。
04.把握当下,惜缘惜福
几天之后,奶奶还是去了,一家人聚在一起送她最后一程。
龙应台在《目送》中说过:「所谓父女母子一场,只不过意味着,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。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,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,而且,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:不必追。」
这一场与父母的告别,任你再是位高权重、金银满钵,谁也无法逃脱。
可太多的时候,我们不懂得珍惜,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父母的馈赠,对外人和颜悦色,却总是把最坏的情绪留给了父母。
华为的总裁任正非在给父母的祭文中写到:
「回顾我自己已走过的历史,唯一有愧的是对不起父母,没条件时没有照顾他们,有条件时也没照顾他们。」
字里行间,满是为人子的遗憾。
图片来源于网路
谢了的花会再开,南飞的雁来年还会再来,可与父母时光从来都是一道减法题,过完一天便是少一天。
人世间最大的遗憾是「我本可以」,不要在还可以承欢膝下岁月里只忙碌着事业,不要在还可以尽孝的时光里只留给他们一个背影,然后等到失去才追悔莫及。
如果注定会分离,那便只争朝夕,惜缘惜福,珍惜这一世父母子女的缘分,珍惜还有人念你、骂你、唠叨你的福分。
愿所有的离别都能笑着说再见,愿这世间再没有「树欲静而风不止,子欲养而亲不待」。
参考来源 : 今日头条